前言:1991年上映的電視劇《戲說乾隆》是很多70、80后心中的經典,鄭少秋和趙雅芝塑造的“四爺”和“淮秀”這兩個熒屏形象紅遍大江南北,收割大批粉絲。近日,這部電視劇幕后的英雄——臺灣知名導演李力安老師在藍十字腦科醫(yī)院出現了…
《戲說乾隆》劇照
第一次見到李力安導演是在上海藍十字腦科醫(yī)院九樓手術室外,他身著黑色寬松上衣,戴著圓框眼鏡,手執(zhí)一串細細的佛珠,正坐在長椅上等候——他的愛人吳老師正在手術室內接受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微血管減壓手術。
此時此刻,他的內心是焦灼的,擔憂的,可是你在他的臉上找不到一絲痕跡。說話帶著謙和儒雅的笑容,談吐不凡,做事鎮(zhèn)定自若,泰然從容。這種氣質和風度是一個長者應該有的,可是你總覺得沒那么簡單。
行事低調
忽然有人向你透露了一下他的身份,你便迫不及待去百度上查資料——上面赫然寫著:李力安,國民黨知名將領李天霞之子,《戲說乾隆》、《戲說慈禧》的導演,從大陸到臺灣,從臺灣到美國,從美國到大陸,從軍人到導演,他的人生故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寫盡…看到這里,瞬間你就明白他身上的這種氣場和風范是從哪里而來。緊接著,你心底里升起的是敬佩,敬佩他為人如此低調,在醫(yī)院想申請一個單人病房都“默不作聲”。他的解釋是:我已經退休4年了,不要張揚。
30年前,李力安老師在臺灣為妻兒拍攝的照片
等待是漫長的,4個小時候后,他的太太被送出手術室,轉入ICU(重癥監(jiān)護室),聽醫(yī)生說手術很順利,他這才放心下來,和來院探望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飯;貋磉不忘帶上一份豬肝菠菜粥,送入ICU太太的病床前。
經歷過三叉神經痛,在ICU,即使抽血的針扎的很深,吳老師也不覺得痛
時間過得很快,在太太術后的第9天,李老師已經在辦理出院手續(xù)了。離開醫(yī)院前兩天,小護士們都搶著和他合影留念。
護士長舒暢(右一)和護士姑娘們也是導演(居中)的小迷妹
和“藍十字”的緣分
在“藍十字”的這十幾天,是李力安老師和吳老師都不能忘記的。
其實,吳老師的三叉神經痛病史已經5年,在美國一直靠吃藥和打針控制。今年和太太久別重逢的李老師發(fā)覺太太的記憶力大不如從前,才開始懷疑藥物的副作用。他們原本是打算回臺灣進行手術治療,只是吳老師在上海這幾天突然發(fā)作很頻繁,吃藥已不起作用。李老師來不及多想,趕緊打聽上海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專業(yè)醫(yī)院,在全面了解了藍十字腦科醫(yī)院的資質背景、技術設備和專家介紹之后,李老師一大早就打電話預約掛號,驅車帶著太太來到“藍十字”。
術前核磁影像顯示:右側三叉神經顱內段根部見小血管碰觸(兩條細小血管跨越并與之接觸)
術前檢查,準備,等待,三叉神經痛發(fā)作帶來的巨大痛苦,吳老師在手術前一周都沒怎么進食。經功能神經外科團隊,麻醉科進行術前討論和會診之后,7月27日上午,吳老師的手術順利進行。術后,項耀鈞院長,潘耀良副院長還專程到病房去探望他們。
項耀鈞院長(左二),潘耀良副院長(左一)和他們親切交流
鮮花作伴
知道媽媽很喜歡鮮花,遠在大洋彼岸的兒子和女兒專門打電話來囑咐爸爸買一束康乃馨放在病房里,為了讓媽媽從ICU回到普通病房時看著心情愉悅。
李力安老師很是細心,不僅為太太買了花,還給護士站的姑娘們買了一束。他說:“這些護士姑娘們都很好,護理的非常認真仔細,買一束花給她們,讓她們工作時心情好一點”。
應子女要求,李力安老師為太太買的康乃馨
李力安老師為護士站姑娘們買的鮮花
在出院之前,李力安老師還專門和管床醫(yī)生杜立功合影留念,被同事親切的稱為“杜杜”的杜醫(yī)生在李老師眼中不僅年輕醫(yī)術好,而且還特別有耐心。
杜立功醫(yī)生正在仔細為吳老師拆線
伉儷情深
李力安老師和太太育有一子一女,目前都在美國工作,女兒已經成家,有兩個特別漂亮的混血寶寶。上世紀90年代,李老師從美國來國內拍戲,從此夫妻分隔兩地,但是夫妻感情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深。就在“藍十字”,你每天都能看到李老師攙扶著太太去散步,他每天回家把保姆煲好的湯,用保溫桶仔細裝好,再拿到醫(yī)院給太太吃。
李力安導演的女兒、女婿,外孫和外孫女
“她一直想去九寨溝游玩,現在動了手術,只能等到明年春天了。不過還真是驚險,萬一她在九寨溝發(fā)病該怎么辦? 現在藍十字的醫(yī)生幫我們解除了病根,以后再也不用擔心了,可以好好的帶她出去玩”。李老師如是說。
李老師和吳老師伉儷情深,恩愛非常
吳老師早年在美國經營餐廳生意,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她的性格比較急,愛操心,不管是術后拆線,還是辦理出院手續(xù),都是一次又一次催著李老師去找醫(yī)生。術后本來就很虛弱,她看到東西擺放亂了,也要親自去收拾;李老師總是笑著勸她:“別急別急,我來弄就好,今天中午保證讓你在家吃中飯(出院那天)”。
離別祝福
李老師和吳老師,比普通人的故事稍微長一點。感謝他們在急難時刻選擇并信任了“藍十字”,讓我們有機會走近他們,了解他們,在他們的人生軌跡中感受歲月滄桑和時代變遷。說起大陸和臺灣,李力安老師說:“我是在上海出生,祖籍就是上海。我父親在世時,叮囑我們死后要面對著祖國大陸安葬,遵照父親遺愿,我們把父親的骨灰面對大陸方向安葬于臺北圓通寺中。”
這種深深的家國情懷,讓我想起于右任老先生的《望大陸》: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正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流著同樣的血液,所以才不分彼此,沒有隔閡,F在吳老師已康復出院,衷心祝愿他們跨越海峽兩岸,跨越大洋彼岸的愛情和人生圓滿而幸福,也期待著臺灣能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此文章僅作為臨床學術研究、學術交流使用!
上一篇:神經外科專家沈建康教授的一條朋友圈引出的故事 下一篇:世事無常 醫(yī)者有愛——顱內血腫清除術使老馮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