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三叉神經痛需要多長時間?三叉神經痛是一種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反復發(fā)作的陣發(fā)性劇痛,性質猶如刀割、針灸、電擊或燒灼樣,其發(fā)作頻率及疼痛程度隨病程延長而增加,自然間歇期逐漸縮短,嚴重時輕微刺激即可引起劇烈的疼痛發(fā)作,導致患者不敢洗臉,畏懼進食、漱口和刷牙,營養(yǎng)不良,面容污穢,對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狀態(tài)產生巨大影響。三叉神經痛引起交感神經系統(tǒng)活動性增強,又可使外周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所以,患有此病的患者一定要盡快治療,避免病情加重。
幾乎每個三叉神經痛患者都有這樣的疑問:我的病什么時候能夠治好?對于三叉神經痛患者來說,其實是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而定的,還有很多客觀因素是不可確定的,下面就由專家來為我們總結一下。
一、和患者的疾病發(fā)展程度有關系:很多患者是疾病剛剛發(fā)作就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治療,這樣很容易把疾病控制住,治療起來比較簡單;而有些患者,可能在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有過誤治的經歷,加之對疾病的認識比較淡漠,可能會給治療帶來困難,治療時間自然也就長了。
二、和選擇的療法有關:很多患者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使用過很多方法,但是三叉神經痛還是頻繁發(fā)作,這是為什么呢?三叉神經痛的發(fā)生一定要從根源入手,要治標治本。很多患者由于身處偏遠地區(qū),可能會選擇一些民間偏方等治療方法,其實這都是不科學的。
1、中藥偏方治療,容易誤治“不給力”。中藥治療的關鍵是藥物的配伍,藥的量或質的改變對效果的影響很大的,患者盲目選擇沒有科學依據(jù)的偏方治療是不可取的,加之單純中藥作用相對緩慢,容易造成疾病的延誤和后續(xù)治療困難。
2、讓針灸“唱主角”有點“不靠譜”。這就隨時我過的國粹,但是在治療面神經疾病方面還需要慎重,由于面部的神經比較脆弱,針灸容易導致面部神經的永久性失活和纖維化。另外,針灸對取穴的要求很高,需要經驗豐富的醫(yī)生才可以進行操作。
3、西藥治療,治標不治本“不理想”。西藥治療面神經疾病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病因,一般早期應用抗病毒、營養(yǎng)神經、糖皮質激素、改善血液循環(huán)的藥物。長期服用這些要去易產生很多副作用,使患者免疫力下降、恢復緩慢、肥腫難分、水鈉潴留等癥狀的出現(xiàn)。
4、外科手術治療,風險大“不安全”。外科手術治療是針對面神經疾病晚期時的治療,往往患者在術后一段時間收到一定效果,但是,一般容易復發(fā),另外,手術治療有可能會造成面部肌肉的損傷、出血、纖維化及炎性反應。甚至導致面部的永久性癱瘓和肌肉萎縮。
三、和患者的體質有很大關系。很多患者對于疾病的耐受和藥物的治療是不同的,有的患者對于疾病耐受不強,所以發(fā)現(xiàn)的比較早,這樣治療起來比較及時。另一方面,不是說一個療法可以治療所有患者,所以,對于患者來說,一個療法如果治療95%的患者是可以的,那么推薦患者可以試一試。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面神經常見病,建議廣大患者要積極治療,不要一拖再拖,也要提高警惕,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治療,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
三叉神經痛治療技術
一、微血管減壓術
微血管減壓術是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治療的重要方法。1967年由Jannetta教授首次提出,手術適應癥包括:經影像學檢查確認三叉神經為血管壓迫者;其它治效果果差愿意接受手術者;壓迫三叉神經產生疼痛的血管稱之為“責任血管”。
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已知可治療三叉神經痛并完全保留神經功能的治療方法。微血管減壓術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后期由一位美國神經外科醫(yī)生研制的。于顯微鏡下進入橋小腦角區(qū),探查三叉神經根,仔細識別壓迫神經的責任血管,采用銳性剝離方法將責任血管充分游離后,將其推移離開三叉神經充分減壓,并固定,使血管不接觸到神經,從而解除血管對神經根部的壓迫,恢復三叉神經的正常功能,使疼痛消失。絕大多數(shù)患者術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覺和功能,不影響生活質量。手術全程在顯微鏡下進行。
二、CT定位射頻熱凝術
CT定位射頻熱凝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傷性神經毀損療法,利用可控溫度作用于神經節(jié)、神經干和神經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質凝固變性,使得神經膜電位短路、消失,使整個神經不能產生去極化,該神經感覺沖動無法產生,從而達到止痛目的。其在大型高精度CT監(jiān)測下,診斷明確、定位精準,能針對病因,分支治療,針尖不損傷其它神經,提高了病人的安全性;在局部麻醉及CT引導下,行運動及感覺測試,判定針尖是否到達受累的神經分支,確定后,利用CT定位射頻熱凝術使病變神經不再傳遞疼痛。
上一篇:三叉神經痛如何診斷鑒別 下一篇:三叉神經痛的危害到底有多嚴重追尋紅船精神 賡續(xù)紅色血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