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站立不穩(wěn)、視物異常……上海六旬老伯身體突發(fā)不適,最終在醫(yī)院被確診為巨大垂體腺瘤。近日,上海藍十字腦科醫(yī)院6B神經外科團隊在不開顱的情況下,行經鼻蝶手術,沿鼻腔入路,成功為這名巨大垂體瘤患者完成了腫瘤切除術。手術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恢復迅速,一周后即順利出院。
▲ 頭暈、視物異常,查出垂體瘤
六旬老伯頭暈視物異常 查出巨大垂體瘤
家住上海青浦的孫老伯(化名)今年65歲,從去年12月中旬開始突然出現頭暈癥狀、站立不穩(wěn),并且伴有眼睛視物發(fā)白等癥狀,休息后緩解。起初,他并未在意,但是半個月后再次出現頭暈癥狀,才引起他的警惕,前往當地醫(yī)院就診。行頭顱CT提示鞍區(qū)占位性病變,后再次行鞍區(qū)增強MRI提示鞍區(qū)占位,考慮垂體瘤。為求進一步診治,孫老伯在家人陪伴下慕名來到上海藍十字腦科醫(yī)院。
鞍區(qū)MRI平掃+增強顯示,蝶鞍顯著擴大,鞍底下陷,見一團塊狀異常信號灶,超蝶鞍生長,鞍膈處見“腰征”,瘤體輪廓尚清;腫塊矢橫高徑約 3.7 × 4.5 × 3.7cm。病變向鞍上生長,占據鞍上池,推移視交叉上抬、分界模糊;向下生長,破壞鞍底,嵌入蝶竇內;向鞍旁生長,侵及兩側海綿竇,右側海綿竇包裹1/2、分界欠清。
▲ 影像顯示垂體占位,侵犯蝶竇及海綿竇
神經外科6B病區(qū)專家李士其教授、潘仁龍主任、吳治群博士會診后,考慮為巨大侵襲性垂體腺瘤,瘤體巨大,壓迫了視神經,下丘腦垂體導致了患者出現頭暈癥狀及視物異常。腫瘤進一步生長可能加重視力下降甚至失明,患者手術指征明確,應盡早手術。
巨大垂體腺瘤——神經腫瘤外科的一大難題
巨大垂體腺瘤生長體積較大,可向各個方向生長。一般可將巨大型垂體腺瘤分為4型:
Ⅰ型:鞍隔下型,可侵入蝶竇,無或有輕度海綿竇受累。
Ⅱ型:海綿竇受累,垂體瘤向著鞍膈以上或鞍旁生長,壓迫或侵及海綿竇,第三腦室可受壓移位。
Ⅲ型:鞍內-鞍上型,腫瘤向鞍前后及側方發(fā)展,海綿竇輕度受壓,第三腦室底受壓明顯或室間孔受阻。
Ⅳ型:廣泛侵襲型,鞍內生長并侵犯蝶竇及海綿竇,無或有第三腦室受累。
巨大垂體腺瘤 (Giant Pituitary Adenoma,GPA)通常指的是直徑大于4cm的垂體腺瘤,約占所有垂體腺瘤的5-15%。因其占位效應明顯,與頸內動脈、海綿竇、視神經及下丘腦關系密切,容易壓迫視神經、視交叉及下丘腦等重要結構,導致其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全切困難。如何較大范圍切除腫瘤并降低術后并發(fā)癥,一直是神經外科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
▲ 巨大垂體腺瘤手術難度大
李士其教授行經鼻蝶入路手術切除巨大垂體腺瘤
垂體腺瘤治療目的是保留腺垂體功能,解除占位、直至腫瘤消失,防止復發(fā)。垂體腺瘤本身無包膜,巨大侵襲性垂體腺瘤的生物學行為偏惡性,腫瘤內纖維組織較多對鞍膈,海綿竇,蝶竇,斜坡等周圍骨質廣泛侵蝕、破壞。單一的治療方法難以治療好。目前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是治療巨大侵襲性垂體腺瘤的主要方法;盡可能地切除腫瘤組織,是其他治療的前提。
巨大垂體腺瘤的手術入路可分為經蝶入路、開顱手術及聯合入路三類,其中聯合入路又分為開顱和經蝶入路聯合切除腫瘤以及經蝶和開顱分期切除腫瘤。目前,神經內鏡或顯微鏡下經蝶手術是大多數垂體腺瘤的標準治療方法,其優(yōu)勢是腦損傷小,有利于保存正常垂體功能和恢復視野,適用于突入鞍內的垂體腺瘤。這些手術策略各有優(yōu)缺點,因此個體化治療和手術計劃是必不可少的。
▲ 李士其教授正聚精會神為患者手術
在制定詳細手術方案并充分完善術前準備后,1月9日,李士其教授在吳治群博士、黃秀夫醫(yī)生協(xié)助下經蝶竇入路成功為患者進行了手術。術中,在蔡司顯微鏡(雙熒光)下,見淡紅色腫物,質軟,血供豐富。李士其教授在充分保護好海綿竇、頸內動脈、視神經等結構前提下,在錯綜復雜的神經血管狹窄間隙中,逐步分塊切除腫物,仔細刮除鞍內腫瘤,將鞍內可見腫瘤順利切除,并留取腫瘤送檢病理。
術后,患者頭暈癥狀消失,視力明顯改觀,無新發(fā)功能缺損。后期還將輔以藥物及放射治療。
垂體瘤大部分屬于良性腫瘤,對人體主要危害是導致人體內分泌紊亂以及顱內神經壓迫癥狀等。由于腫瘤壓迫周圍神經組織引起的相應臨床表現,如頭痛、頭暈、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臨床表現,有時常被誤認為“老花眼”進而耽誤早期治療。李士其教授提醒,如果出現莫名的頭痛、頭暈或視力短期內急劇下降,應及時就醫(yī),行鞍區(qū)頭顱磁共振檢查。
垂體瘤通常發(fā)生于青壯年時期,常常會影響患者的生長發(fā)育、生育功能、學習和工作能力。垂體瘤涉及全身多個系統(tǒng),表現多樣,這些占位性病變的病因復雜,預后迥異;颊呤自\的科室也會相對分散,最常見的就診科室為內分泌科、神經外科、婦科、眼科、骨科、男科以及皮膚科等等。在一些基層醫(yī)院,由于缺乏垂體瘤綜合治療的中心,患者往往輾轉多個科室,長期得不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從而貽誤了病情,給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精神和物質的壓力。
旨在以病人為中心,上海藍十字腦科醫(yī)院特成立了垂體瘤專病門診,按照多學科團隊協(xié)作的模式,以神經外科為牽頭學科,聯合神經內科、影像科、檢驗科、放療科等相關科室,通過多學科協(xié)作,建立多學科會診平臺,并匯集了李士其教授、潘仁龍教授、吳治群博士等一批知名專家,為垂體瘤患者提供便捷式、規(guī)范化和個體化的診療服務,切實提高臨床效果。
上一篇:頭痛伴視物模糊、看東西重影……除了中風還有可能大腦里長了腫瘤! 下一篇:相貌越長越丑手腳變大,原來是垂體瘤作祟!入伏以來,申城持續(xù)高溫,熱浪襲人。7月23日,閔行區(qū)衛(wèi)健工作黨...【詳細】